企业开展专利规避、挖掘与布局,是应对市场竞争、保障自身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RDMi®(国际研发方法协会)凭借其独特的综合运用多种研发方法论体系,特别是现代TRIZ理论体系的优势,提供了一套系统化专利规避、专利挖掘、专利布局的方法论,助力企业形成专利竞争力。
一、基本介绍
RDMi®专利规避与挖掘布局,是基于专利相关知识与现代TRIZ理论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方法论。融合了专利法中关于专利的概念和定义,技术特征、说明书等内容,结合现代TRIZ理论中剪裁、因果链分析、基于功效的搜索等工具,形成了RDMi®特有的针对专利规避与挖掘布局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适用于企业苦于其他企业专利卡脖子而没有应对方案,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规避专利。同时也适用于想要对已经研发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挖掘,形成可专利的技术方案,并形成布局。
二、实施路径
对于专利规避、专利挖掘布局,我们分别给出了一套逻辑清晰的实施路径:
专利规避
1)专利检索:企业根据想要使用的技术开展专利检索,从中找出存在风险的专利信息,包含专利著录项目、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专利附图等内容。
2)技术特征分析:将存在风险的专利中权利要求分解成技术特征,包含部件、连接关系、位置关系、材料、先后顺序、效果等,并将所有的技术特征通过图形或者表格形式呈现。将拟采用的技术方案与专利中的技术特征进行一一比对,确定侵权风险点。
3)技术特征变换:利用全面覆盖原则,将拟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使用剪裁、替换、改变连接关系、改变位置关系等方法,可以使用基于功效的搜索等工具形成一个新的技术方案。
4)次级问题解决:针对新的技术方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可以通过因果链分析等工具,对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分析出的每个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得到的新方案就是可以规避原专利的技术方案,通过前面几个步骤,可以对多个技术特征进行变换,得到多个新的规避技术方案。
5)专利申请布局:对上一步产生的新方案,通过进一步检索是否存在风险,同时对于其中的一些方案可以尝试进行专利申请。
专利挖掘布局
1)问题挖掘:针对企业已有技术方案需要挖掘专利,首先要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现有方案还存在哪些技术问题?或者将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指标提高后会存在哪些问题?
2)问题分析:通过因果链分析等工具,对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逻辑分析找到因果链每一层的直接原因,形成众多的原因缺点
3)形成方案:利用基于功效的搜索或专业知识等方法,针对每一个原因缺点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多个新方案
4)专利申请:对上一步产生的新方案,通过进一步检索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对于满足申请条件的方案进行专利申请。
5)专利布局:针对现有产品的多个技术方案可以按照上面专利挖掘的步骤进行专利挖掘,将所产生的专利进行有规划的申请,形成专利的布局。
三、主要的方法论
1)专利的本质:专利的本质是一种法律文件,是对某一种技术方案给与的一种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国家的一种法律保护文件。能形成专利首先要是一个技术方案,要符合专利法的要求。
2)专利技术特征:指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独立地执行一定的技术功能,并能产生相对独立的技术效果的最小技术单元。在产品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一般是产品的部件和 / 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零件的形状、结构、成分等;在方法技术方案中,通常是步骤中的条件或者步骤之间的关系等,如工艺、步骤、所涉及的时间温度等。是判断专利侵权、确定专利保护范围以及进行专利审查的重要依据。
3)全面覆盖原则:指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具体包括字面侵权,即技术特征文字表述相同;专利权利要求是上位概念,侵权物是其具体概念;以及侵权物技术特征数量多于专利必要技术特征等情况。
4)基于功效的搜索(改进版功能导向搜索): 在规划新能力或技术时,帮助团队跳出固有思维,从功能实现的角度探索可能的实现路径或借鉴其他领域的成熟方案。
5)因果链分析:是转换问题的重要工具,由一系列有逻辑、有因果关系的节点链接而成的链条,其中每一个节点都是下一层节点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造成上一层节点的原因,通过挖掘隐藏与顶层缺点背后的各种缺点,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问题。
四、代表性案例
RDMi®应用现代TRIZ理论在专利规避与挖掘布局经验非常丰富,具体可以在案例集中查询。